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学程设计的一般策略_当前关注

2023-06-19 11:15:01 来源:文档网

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学程设计的一般策略

学程是指学的落实过程,包括学习进程、学习任务等。“学程是一段相对独立的学习进程,是将某些目标或任务过程化;用一种适当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、串联起彼此相关联的任务学习。”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,欢迎阅读与借鉴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统编教材“教读—自读—课外阅读”三位一体的阅读理念,要求将课外阅读课程化、教学化。很多一线教师虽积极响应,努力实践,但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,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,再加上整本书阅读的复杂性,便给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。

初中生与小学生、高中生不同,在整本书阅读方面有他们的优势和短板。他们有能力阅读大部头的书,但自控能力不强,兴趣保持时间有限,要想把一本书读完,还需要一些推动力。学习也好,读书也好,主要是学生的事情,需要学生学起来、读起来。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:“教育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,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,结果他们自然学到了东西。”读书也是这样,教师要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,只有让他们捧起书来读,才有可能完成教材要求的任务。有了阅读任务,学生读起来才会更有目标,更有兴趣,更有计划,才能读得更好。关于读书的这些事情,就是整本书阅读的学程。

学程是指学的落实过程,包括学习进程、学习任务等。“学程是一段相对独立的学习进程,是将某些目标或任务过程化;用一种适当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、串联起彼此相关联的任务学习。”设计学程,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,让学生达到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“不待教师教,自己会阅读”的理想境界。

一、学程设计的价值意义

读书的关键在于读,如果学生不能顺利地捧起书来读,教师再多、再好的教学策略也可能没有效果。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学程设计,可以助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,使学生读有目标、读有收获。教学转型的核心是如何从“教程”转为“学程”,从设计“教案”转为设计“学案”,从“教为中心”转向“学为中心”。教师的“教”要服务学生的“学”,要真正理解学生,为促进学生的学而教,着眼于提升学生的“学习力”。

1.学程设计,可聚合学生的阅读内容。

与单篇文本相比,整本书阅读具有复杂性。首先是它的容量大,动辄十几万字或几十万字;其次是阅读耗时长,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读完的;第三是对初中生来说,不少书理解起来有困难,不是一读就懂的。以《傅雷家书》为例,这本书看起来是由一封封书信组成的,但整体上表达什么思想或感情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了。如果教师设计了适切的“学程”,就可能改变学生理解碎片化、浅表化等问题,聚合这本书的阅读内容。比如,可以设计以下任务让学生分时完成:①整理书中难忘的细节;②提炼傅雷的家教理念;③感悟傅雷一家独特的亲情表达;④感受傅雷“家国天下”的情怀;⑤总结傅雷的家风家训;⑥归纳傅雷家书的语言特色。以上任务隐含着一定的学习进程,能够引导学生聚焦《傅雷家书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、思想情感、创作手法、语言特色等,从语文视角理解这本书,循序渐进地完成深度阅读。

2.学程设计,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。

语文教师的读书学程设计,应基于语文学科的能力和核心素养,解决学生阅读碎片化、浅表化等问题。比如读《西游记》,学生早就知道了书中的有关故事,为什么教材还要推荐学生阅读呢?读书有社会化阅读和专业化阅读之分。从社会化角度来阅读《西游记》,也许就是感知一个个有趣的故事,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;而从语文视角来阅读,就不仅要了解故事、人物,更需要透过故事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,甚至思考作者是怎样将一个个故事连缀起来的,注意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和语言来写这些故事的,从而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。

3.学程设计,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。

学程可以由教师来设计,也可以由学生来设计,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。名著经典为学程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。经典之所以为经典,是因为其内容丰富,蕴涵深厚,意义深广,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。不同年龄、不同心境的读者可以得到不同的启示;不同身份、不同水平的读者可以获得不同的感悟。经典让读者拥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,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。比如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《水浒传》的戏剧表演”这个任务,需要编演创作,需要深度思辨,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,激发他们的创造力,提高他们的策划能力、合作能力、表演能力等。

二、学程设计的一般策略

(一)设计原则

整本书阅读的学程设计,需要遵循以下原则。

1.符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规律。

学生读书,往往要经历阅读、整理、探究等阶段。所以教师在设计学程时,可以先让学生浏览全书,撰写阅读报告单,记录自己阅读的整体感觉(是否喜欢,是否顺畅等)、阅读收获(知道这本书写了什么,想表现什么等)和阅读疑问(不解之处等),然后绘制内容结构图(情节结构图、人物关系图、情节链、任务链等),着手问题解决(可查阅资料,可同伴交流,可请教师长等),最后再读整本书,完成相关任务。

2.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。

学生阅读一本书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:了解内容——知道作品写了什么;理解内涵——理解写作意图、作品主题等;梳理逻辑——清楚作品的整体架构、写作逻辑、内在联系等;品鉴欣赏——品析语言特色、艺术手法、文化印迹等;转化输出——发现交流、深度思辨、编演创作等。所以,教师在设计学程时,也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,拾级而上,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,让学生既能读进去又能讲出来。

3.契合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。

中学生课业负担重,课外阅读整本书有一定难度。可行的做法是将整本书阅读作为假期任务,在小长假和寒暑假布置学生通读某本书,假期后通过“同讲一本书”“项目学习”“成果展示”等活动形式进行反馈交流。教师的学程设计可以是任务群,可以是问题串,也可以是活动单,还可以是为学生的项目学习提供工具箱。比如阅读《西游记》,就可以设置任务群:①研读回目,画出《西游记》的情节结构图;②按照要求整理取经过程中遇到的妖怪;③按一定标准给妖怪分类,画出妖怪关系图;④用图表梳理孙悟空曾经输给了哪些对手,分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。这4个任务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进作品深处,读到文字背后的密码,更好地理解整本书。

(二)设计方法

以上说的是教师设计学程的一般原则。那么,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?

1.读出文本密码。

设计一本书的阅读学程,教师必须首先读好、读透这本书,并能提炼出这本书的文本密码。还是拿《西游记》来说,其文本密码是“心猿”。这是一本有关“成长与成功”的书,主要说的是孙悟空这个英雄的心灵成长史,告诉我们“斩断心猿即悟空,行者斗战成胜佛”。这也是我们个人成长的路径。为此,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:①如果如来佛祖让观音再去选一个妖怪加入取经队伍,你们觉得哪个妖怪最合适?为什么?②为什么观音菩萨不选这些妖怪,却只选孙悟空、猪八戒、沙僧和小白龙呢?学生弄懂了这两个问题,就会明白成长的关键在于有动力、有信念。

2.瞄准关键部位。

设计阅读学程需要有专业的眼光,瞄准书名、目录、开篇、结尾、序言等关键处。比如,设计书名的理解与品析(“骆驼祥子”这个题目好在哪里?能不能改成“祥子”?);在回目名中做文章(为什么《西游记》的回目名中有十多回提到“心猿”一词?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?);比较开篇和结篇(为什么《平凡的世界》开篇写孙少平,结篇还是写孙少平?);等等。如此,抓住了一本书的关键之处,往往能够纲举目张,引导学生尽快读懂一本书,读好一本书。

3.关注不同体裁。

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涉及不同的体裁,如小说(《水浒传》)、诗歌(《艾青诗选》)、科普作品(《昆虫记》)、纪实作品(《红星照耀中国》)、科幻作品(《海底两万里》)等。单是小说,又有古典小说、外国小说、现当代小说等。不同体裁的作品,学程设计的方法也有所区别,关注点也不同。比如,纪实作品应该关注真实性和文学性,科幻作品应该关注“科”与“幻”,古典章回体小说不能忽视“回目”,外国小说不能无视大量的环境描写和内心独白,等等。

4.紧扣语文视角。

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学程设计,不能无视语文,一定要紧紧围绕语言、思维、审美、文化这四个角度,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。以《水浒传》阅读任务“为‘三十六天罡’撰写官府通缉令和律师辩护词”来说,其在语言、思维和文化方面都有要求,学生需要了解通缉令和辩护词的撰写方法,梳理“三十六天罡”的表现(罪状和优点),还需要组织好语言,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。

5.关注阅读层次。

阅读是有深浅之分的,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中将阅读分为基础阅读、检视阅读、分析阅读与主题阅读四个层次,每提高一个层次,就需要阅读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更高的主动性,以及熟练运用更高级的技巧。结合范多伦的分法以及布鲁姆的认知层次分类,我们可将整本书的阅读层次分为感知内容、理解主题、分析写法、体味语言四个层次。教师在设计学程时,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逐层设计。比如,“初读《水浒传》,为其中的人物撰写小传”这个任务,就属于感知内容层次;“制定划分标准,为水浒人物划分战力等级”这个任务,就有了理解分析的成分;“参照示例撰写水浒人物分析”这个任务,层级就更高一些,属于评价鉴赏了。教师在设计学程时也需要广收博览,活用资源,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支架。

三、学程设计的优化与反思

优化学程设计的路径有两条:一是提高教师整本书阅读的水平,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程设计的高度;二是要集思广益,发挥集体的力量,学科组、备课组齐心协力,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智慧,让学生也参与到学程设计中来,可以教师给方向让学生设计,也可以给出项目让学生去做。如此,才能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梦想。

在此基础上,我们还应该思考以下几点。

1.整本书阅读学程设计的运作机制。

要建立整本书阅读共同体机制,完善整本书阅读指导机制,推进整本书反馈与调节机制。

2.整本书阅读学程设计的应用前提。

要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,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。只有这样,整本书阅读学程设计的应用才有保障。

3.整本书阅读学程设计的评价角度。

教师设计的学程质量如何,可从以下方面评判:是否着眼于“整”;是否紧扣文本内涵;是否贴近学情;是否能让学生读得更好;是否做到“理”“趣”结合;是否体现学科能力和素养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动态: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现在起可申报社保缴费基数

下一篇:最后一页